【「醜」與「庸」】
俗話說:「醜人多作怪,庸人常自擾。」原因無他,蓋搏取人家的注意也。
馬英九執政以來,幾乎施政都歸于「無效」,對國計民生傷害有之,創益則未聞。追根溯源則可歸類於:才能不堪任職,襟懐又近佞遠賢。其予智自雄,終不免落入「醜」與「庸」也!
如:「擴大內需」、「近貧專案」、「消費券」、、、等等在財經上巳耗費國庫数十兆元,經濟上向上的提升的信息未見,倒是向下沈淪的噩耗不断傳來!經濟成長率預估在負4至負6之間,和執政之信誓6-3-3,相差幾乎10%,失業率也提高了一倍,國民平均所得不增反减!所表現出來的各種「衰」相是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六十年中僅見,是最差的一年!這是經濟層面的「醜」與「庸」現象。
在政治方面,和中國本來既存在「WTO」的架構可依循,却偏要自我矮化,自作聪明,背離憲政体制,和「九二共識」:即一個「中國」各自表述的原則,密約簽署了承認對方中國為「一中」之代表的「CECA」等協議,並已進行「ECFA」的密議。這些攸關中華民國主權和經濟利害的條約,竟都是在諱莫如深下進行,拒絕立院的審核,也不交全民「公投」複議!竟悍然約定到期自然生效。這是違憲、違法又有退讓國家主權的事實,這是犯了「叛國罪」的事實!若馬政府自以為和中國缔約既無傷害主權,又對台灣之經濟的現狀和未來發展都是大大有益的事,何苦慳於明告國人使通曉於締約之前,這會省却了許多不必要的猜疑;締約之後則應呈之於國人之前,供立院審核並「公投」複決,這樣能既合憲政之程序,若有不妥當處,也有要求對方複議、要求修改之充要理由!畢竟台灣是民主國家,總統只是四年的「管家」,人民是「主人」,執政者權力的依据,分寸的拿揑不可踰越。馬政府在這些大事上躲躲閃閃,鬼鬼祟祟的似見不得人,這也是在政治層面上的「醜」與「庸」現象。
日本随筆作家吉田兼好(1283-1352?)的「徒然草」,其文字精簡素朴,但處處顯示人生歷練和智慧,他說:「改之無益者,以不改為佳!」《李永熾譯 徒然草127 當代譯叢1》例以縣市改制而言,就是多此一举!縣市争得改制升格,預算便可以擴增四、五倍!若是執政黨以此在政治上別有居心,想用以阻断某在野黨人士而設,則另當別論。否則,以現行行政區劃下,不必搞升格或合併,使預算分配更公平也還是有原則理據可依循的--可以依現行行政區劃下,依人口數,縣市面積和產業特性等等客觀之事實當條件設定標準值,再依之去區分預算。若有跨縣市之公設則由中央統筹監督辦理,如:河川之整治,水庫、水利之開發,水土保持和國土復育等是。根本不必無風起浪,虛耗了許多不必要的因改制才帶來的文書圖檔的更正費用。執政者最犯忌諱的是急就章,未經深思熟慮,只是因為「半暝吃西瓜反症」,就來個興革的念頭,搞得雞飛狗跳,就未免太那個了!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純粹的「改革」者是成玏的!倒是既能尊重傳統,又不故步自封的,但只去做必要的興革者,才能創造盛世的風華!若改革之動機為的只是排除異己而設,必敗無疑!而執政者竟存有「唯恐天下不亂」的心態,那就更可議了!這是馬政府在社會層面上的「醜」與「庸」現象。
馬英九政府的「醜」與「庸」諸現象,造成在今天台灣的中華民國在憲政延續上的断層,失去前後政府政策相續的常軌。這是政治的倫常的錯亂,昔日之是今日全非。外交上以敵為友,視友為敵。為的是成就他一人的独裁,都屬於反叛民主体制的逆向操作!放任他惡搞下去,這是台灣民主自由傳承的大浩劫--可能也是永劫不復的浩劫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