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厭世的正念】



對世間生厭離心,是修佛的正念。


人間世的感覺,各人不同。不必然享富貴者一定快樂,處貧賤者一定悲苦。


反而是:富貴因難常保,顛顛危危,使人患得患失,充滿著無常感,恍如花火燦逝在夜空。倒不如貧賤者落地扎實,再無可失去的了,落得輕鬆___當然這更不容易。貧賤時怨尤的更多!


人若能視富貴如浮雲,則處贫賤不難___曲肱而枕之可也,簞食瓢飲居陋巷亦可也!


中外聖哲在面對富貴和貧賤的抉擇上,似乎都不在名聲物欲上做評比,或根本不作評比___因為貧富和一個人能否離苦得樂並不相関!


人生因多欲而苦,如蠶之作繭自縛,咎由自取!譬如:某人無才無德,徒恃祖廕龎大,被拱參政,以為可以名利双收,未任滿而產業耗盡,因貪汚而繫獄矣!又某人才德俱秀出一代,窮苦興家,聚財千萬億,國內外奔波,始終不知老至,某夕上床,即不再醒來!財与身俱空。唯留「遺產」使子孫構釁禍端,鬩牆拚死活!使此富家翁能預見此光景,必生懺悔一生之無謂也!


花無百日紅,人無千日好。日升日落,月圓又缺,花開花謝,世間生滅,本來如此,但勘不破又奈何?


是故聖哲不教人逐欲求樂,因為欲望是難得易失的,其樂不久,逐欲正如夸父之追日;欲是我執住相之無明。凡所有相都是虛妄,祗因無明所生諸欲,都無自性,不由人做主___既求不得苦,又守不得苦,終歸無常苦空。求不得,誰求?我求,所以我苦;守不得,誰守?我守,所以我苦。若非因我求、非因我守,則得失無因,應無所苦?以無我故,所求所守皆如所願也。佛菩薩演說《金剛經》唯願眾生厭離塵世無明諸欲,早証菩提,故如是如是教生正念。


故唯無我離欲,才能離於無明,返歸清淨自性;自性無染無着,無不自得。斯是大圓滿,故樂。


所以,聖哲才教人要節儉素朴,忌諱機関造作,寧安於現狀,清淨照見,把持念頭,放空成見,随遇随喜随缘,歡喜做,甘願受。總要使定慧生心,坐得此心不躁動,不外騖,随時不離清淨的自性。若能如此修持,則我行我素何妨___素富貴行乎富貴,素贫賤行乎貧賤,俱得圓通随意自在。


《法句經》云:「失眠者夜長,疲倦者路長,愚不知法者生死輪迴長。」


圓通自在者常樂我淨,既心無罣礙,所以一覺到天亮;


若沒有牽掛的長路要趕,就可以随遇而安,随時随地停脚,放眼處都是好風景;


若心常清淨,起心動念不再無明造業,必能脫離輪迴生滅,則步步生蓮花,塵世就是淨土。


《追記》


安貧守賤不易,富而無憍不難。孔門顏回、原憲以德性稱,可惜都短命,諒或因飢餓所致。使富者知所節制,在物質條件不缺之下,長壽樂活不難!惟常見富家翁被錢財壓垮,企業家被事業拖垮,都是能縮手時,總是慢了一步。


 



 


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oselin0515 的頭像
    joselin0515

    隨想錄

    joselin0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