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「忠」字解義】
「忠」字从「中」从「心」,音同「中」。古辭「中」或「衷」都有「心」的意思,義常通用。
心之所嚮,而行為随之,是「忠」的初級意義。就是心行相随,由「衷」也。
在政治倫理上,封建時代用來對主君表德___表臣服、從屬之義。
所以,在封建的年代裏,王朝的建立,常以背叛、造反等為手段___就是訴諸不「忠」的逆倫來達成的;一旦權力到手,成為霸主,建立了「家天下」的王朝後,却莫不揭櫫以「忠」為德目之首!
當覇主以「不忠」的行為,却衹因權力的取得,竟可以要求人民對他或他的子孫盡「忠」,這是極矛盾的事。
所以「忠」之德行,在那個權力不是來自人民授權的時代,都是因統治者的權威而押塑出來的!所以,朝代末,會有「忠」臣,但不多;而這些所謂的「忠臣」的行為,若仔細斟酌起來,也常缺乏智慧,行逕有時很可笑。兹举一類似愚忠的近例____
某日在台北市的南門市場,有人正聚談著「新生高」和「花博」的事,都認為單價荒唐,必有見不得人的弊端在,某「外省媽媽」極不屑地說:「郝龍斌是丟了他爹的臉了!連葱蒜也要貪。」這時有旁人問她:「那王媽媽妳會投票給蘇貞昌嘍!」她却断然回說:「才不呢!蘇貞昌不是外省人。」這「王媽媽」看起來五十開外,應該是生、長都在台灣的外省第二代,心靈竟還是錮化如此!是「性聯」的迷思嗎?
可見台灣認同的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
中華文化標榜的「八德」,以「忠」為首。在已沒有王朝的台灣和中國,政府「忠」的對象是「黨」__台灣的馬政府是中國國民黨,中國的政府在毛澤東死後,也提升到中國共產黨的位階。之前在蔣、毛的時代,無論台灣或中國,黨都只是工具而已,黨也要向蔣、毛表「忠」的。中、台以後是否能提升到對國家的位階表「忠」,還有待兩國人民的努力了。
從生態學(Ecology)看,許多動、植物常因為人為或鳥獸的傳播,開始是當入侵者或新品種,都會有「適存」的過程,最後才歸化而欣欣向榮。類推於人類社會,認同住地也是族群欣榮的第一項德行。這用「忠」來表示認同的延申,最洽當不過了。
人生天地之間,天地就是人寄託生命的空間,這空間也可以叫做「生態環境」。所以,從生命的認同對象而言,「忠」之為德行的實踐就是從各人頭頂戴的天空、脚底下的住地開始。
農家種田生飬子孫,為表示對「土地」的「忠」,會擇日拜土地公,表感謝之意;拜「地基主」感謝住屋庇護之意。台諺云:「吃果子拜樹頭,吃米飯拜田頭!」都是出乎這種對住地的「忠」心和感恩。
所以,在民主体制的國家,如台灣的當下,統治權是來自每四年一次的公民授權,無所謂「家天下」或「黨天下」了。人民既要忠於住地,而總統權力來自人民的授權,他(或她)當然也不得背叛人民,應對住地有忠藎之忱,否則就是對人民不「忠」了!
因此,像馬英九、郝龍斌和他的尊翁郝柏村老先生等等「外省老人家」___這些1949年前後避赤禍來台灣的中國人,台灣確已給予六十幾年寄命安養的天地!情理上認同台灣,當「台灣人」應該是極自然的事;而中國的過去對待他們的,曾經是實質的傷害,否則不必離鄉背井,心懷忐忑流落到台灣這「倭島」來!
如今的中國也依然對台灣佈置千餘枚導彈相向,還充滿著敵意,但,這些「外省人的國民黨政府」却還要「傾中促統」,這是悖逆情理的、對台灣住地的不忠不義!
台灣的六十幾年,事實上所有經濟成就___國庫豐盈的民脂民膏,使這一群人一直能享用最好的、福利也最多,但台灣人却将之飬成為台灣住地上的畸型人種叫做「高級外省人」。這些人像入侵台灣大地的「蔓澤蘭」,披蔓了台灣的平原和山頭,遮覆陽光,使無論大樹、小草,白天不能進行「光合作用」,夜晚缺氧,不能進行「呼吸作用」,窒息了生機,以致大量枯萎死亡!「高級外省人」的行逕正類同__這些人既拒絕了對台灣住地的認同,還成為腐蝕「住民為台灣盡忠、促進住民團結」的蛀心蟲,這完全沒道理!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