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台灣不要鬧「革命」】
「改革」不同於「革命」。「改革」是追求公義前的妥協,是漸近式的向善的改進。
「革命」是「改革」走向盡頭了,「既得權益者」既明知非公義和不公平的獨占利益之下,無視於絕大多數人的窮苦,還想繼續剝削,所形成尖銳對立後,逼得只能進行体制的全盤破壞,和再重建。
但「革命」絕對比「改革」更痛苦,誰也難預估時間會多長?傷害有多大?
如進入二十世紀初的俄共,在列寧、史達林進行於蘇俄境內進行的「蘇維埃革命」___1917/3/12「二月革命」,尼加拉二世退位。11/7「十月革命」,列寧奪權,擔任布爾什維克主席,以後史達林上台(1922/4/3~1952),長期的獨裁,暴政之下,整個蘇联到處是「勞改營」,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忍尼辛的小說《古拉格群島》就是那個「大恐怖」時代的素描。在那個時代有130萬人被判刑,68.2萬人被槍殺。
而中共在毛澤東領導下師法蘇联,並接受指導,在中國所進行的所謂「無產階級專政」的革命___1927/7/13國共合作終,8/1 ~8/6共產黨南昌暴動,9/8兩湖秋收暴動,10月毛澤東據江西井岡山,1945/6/19年直到1949/10/1中共建政,到1976/9/9毛澤東死,他一直是共產中國的至尊獨裁者。
毛的一生在中國境內搞的大小鬥争不斷,既消滅了「主要敵人」蔣介石後,對「次要敵人」以所謂的「反革命分子」、「大地主」、「劣紳」、「土豪」、「牛鬼」、「蛇神」等惡名,進行的「清算」、「鬥爭」、「掃地出門」等等酷烈手段,以打殺,或沒入,或勞改,用來抒解民怨,藉口不斷的「革命」來維持他的獨裁統治。《老子》云:「以正治國,以奇用兵。」毛之一生玩的盡是詭謀奇計,視政治對手如寇讎。
試從中國之近現代史看:國際共產之興起幾乎和民國之建立同時,以奉馬克思的《資本論》和《共產黨宣言》為理論圭臬的「共產主義」思想,列寧加入了政治鬥爭的因素,「馬列思想」從此成為「共產國際」的指導原則,成為一代「顯學」。孫中山的「三民主義」思想則像是大雜燴,把那個時代的西方思想一鍋煮,他把「民生主義」也曾定義為「共產主義」;「民權主義」中的「五權憲法」是把美國的「三權分立」糝入了中國因素,變成四不像,執行起來轇轎不通;其「民族主義」之主張,執行上迄擺不掉「漢族」沙文主義,既不能落實尊重「民族自決」的普世原則,以後的共產政權更干預「疆獨」、「藏獨」和「台獨」,反而憑之為霸權「促統」的藉口。這是「閉門造車,出難合轍」而行不得也。
斟酌整部「中華民國」的38年興亡史,是「中國國民黨」一黨專政史,這个黨一直都是代表資產階級的政權。而共產黨則如其附骨之疽,為勞農工階級代言___當「工具」利用往往大於「謀福利」真心。國共之間之分分合合,充滿著互相圖謀算計。
從民初的軍閥割據,北伐「統一」,到日軍入侵,ニ戰後的國共內戰全面展開,這三十幾年,中國人民陷溺在選边站的交煎之下,動輒得咎,正如處身寒冰烈燄地獄,因此被寃誣錯殺、或罹饑饉、刀兵劫而死亡的,超過數億人。
如果說,孫中山的革命是為解民倒懸之苦,目標在創建富強康樂的「新中國」的話,則直到「中華民國」在1949年亡國了,「革命」確實是「尚未成功」的___
因為孫中山死後,領導人蔣介石只在乎把持權位,跟本沒有建國的理想和民主的素養,他縱容戚誼貪腐,又剛愎猜刻,特務橫行,造成了親痛仇快,終至於天下廣大,竟無他容身之餘地,不得已乞得委身「倭島」。而毛澤東也是一丘之貉,「造反有理」、鬥爭有理,驅使人民「清算」政敵,以遂行其獨裁。他視人命如草介,在他統治期間,始終都是大災難。
若以台灣的現狀為例,最富6%人口所得總和,等於60%最貧人口的所得總和時,因貧富差距的加大,「革命」的能量也會加大,在毛澤東的算計裏,這就是「革命」的好時機___因為,只要對最富的6%人下手,把這些人的財富沒入,重分配給最貧的60%的人,就能使最貧的人所得倍增___這是很瘋狂的算計。但這也是野心政客最常用來搧動貧苦群眾,樂於接受他們的領導以取得政權的切入點。
所以,在勞苦又貧病交迫的大多數人還不想鬧「革命」,還願意支持「改革」的時候,奉勸台灣的「既得權益者們」要理智地共襄「改革」的事業,這才是兩全之道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