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生命的三个層次】
「師父引進門,修行在個人。」每個人根器有利、鈍、大、小之差異,各如其面。必要有父母師保諸「善知識」之恩飬和教導,才能成器用。依佛法的教示:很強調宿世的業緣,對今生的牽絆最大。因此生命的現象,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。即使是孿生的兄弟,也有不同的人生。
所以,生命即使有久暫之不同,但生死之間的感悟則不離三个層次。
禪師的名言:「老僧曾經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以後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到如今,又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。」(詳見宋 普濟撰《五燈會元》青原惟信禪師語錄。)
這是用看山看水來比喻生命的三个層次___從不得不「面對」客境,到完全的「否定」客境,最後是「接受」___能淨觀取用客境。
禪師說喻以為生命的歷程像人生之初入世,有些人時機不對,「生不逢辰」,「命途多舛」,一路走來,顛顛倒倒,汗流浹背,辛苦備嚐,窮愁一生。有些人像唅著金湯匙下世的,富貴一生,不愁吃穿。所謂「百樣生,百樣死。」生命的過程,主觀的個人意願還是會改變一切,不必然是註定的。套句佛法說是有「現世報」的。
依佛法,世尊點破了人世的「無常」,萬法皆「空」的本質後,人間事若非善因宿種,而且機緣俱熟,心想未必事成,往往十事九空。因此有些人就認了,以為既然都是空、假和無常,幹嘛還勞心流汗,自討苦吃。心死如寒灰、枯木,了無生機氣象。自我放棄,做人間的「贅人」、「活死人」。這是生命中最危險的階段。
基本上,「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」的認識是對的。但把人生歸入空無,以全盤否定渡過這一生就不對了。
登山的人,若無意願,但見高山仰止,未登陟便脚軟了,勉強之下登頂也是苦差事。
若只以登頂為目的,心無旁騖地爬,到了巔頂但見天蒼野茫,却流失了許多山重水複的沿途風景,也很可惜。
就我個人的感覺,當然爬得越高,能看得越遠。但若能沿途路轉處回頭看一看,常會看到許多的驚奇。世間的反面其景致往往有更佳美的地方。
所以,登山要放下躁急的心,边走边看;生命無論寿夭,認真品味這段難得的遇合___生命難得,今己得,就該珍惜當作「日日是好日」才是。
問:「滿池荷花為誰開?」
禪師答:「為心花怒放者開。」
這就是第三个層次的生命。
本來「死生有命,富貴在天。」這由不得人作主。但有生之日,我的「戲」要怎麽演,「小說」要怎麽寫,要怎麼在畫本上抹紅塗綠地繪,應該我還能作得主的。人只要能不計較別人的看法,素顏的我有何不可。
頃在友人家,有女客在座,云是「靈乩」派信徒,友人說她經二十幾年來的信仰,在身體上由病弱變健康了,心頭也滿腔善念,家庭間和丈夫的関係也改善了許多。可見她修行的成就不凡。正信者之心行相應必然如此。
她的丈夫一直反對她一有空就到處參訪,迄今依然。所以,彼此間還是很冷漠。從她的自述,我可体會到她還是很珍惜家庭和夫妻的情份。既然不捨,就該把這二十年勘破因果業報的道理,刋刻到心坎裏,回歸家庭生活,從行住坐臥所謂的「四威儀」中,潛移默化去實踐,必能感化家人,化解宿障,則必有更圓滿的成就可期的。沒有絕對閉鎖的心門,関懐並體貼的心行是鑰匙。所以佛法才會說衆生無量,開悟的法門也無量。
修行本來就是極私密的事,「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」,得益否?長進否?自己最知道。人可以舌燦蓮花哄騙得世人對他俯首帖耳而號稱「大師」的,但騙不了他自己。若本來就存心要愚弄世人的,就很可恥。佛法指斥之為「邪師說法」,是犯了必下「地獄」的罪過。
修行的長進處在於能善處孤獨和随時反省___善處孤獨就是「慎獨」,随時反省就是「念起即覺」。並且要能随時提廝自己把善念、体恤的温情行證在人間萬事上。
修行必不是熱鬧的事,群居終日,常言不及義,聖人說「難矣哉!」生命的歷程都在造業,佛法稱有「三世」。是否如此,信不信由汝。但我是相信的。「不昧因果」是科學和宗教的鉄則。像在《新約 馬太福音第+三章3 ~8》的「撒種的比喻」中,耶穌基督就完整地肯定了「因、緣、果、報」的律則。
人生既像登山涉水,是苦。會活的人苦中有樂,不會活的人還要作繭自縛!但現在大家都還活著則是真的。至於這是「莊周梦胡蝶」?還是「胡蝶梦莊周」?二者之間,「活著」的意義都是一樣的。願大家好梦作一場。
當此際,執政者因三毒縈心,讓人民處身在不公不義的衰世裏,這時的人更要靠自己,要有梦相随,要勇敢地去走屬於汝自己的路,人和人間要更体貼、互助去找出路。毋忘締造善的「共業_」__多為別人設想。
所以,還是老話一句:「山不轉,路轉;路不轉,人轉。」精進,但不要鑽牛角尖___從權達變,沒有智慧常會瞎忙一場。逼死了自己,也了無益處!有時在還能回頭時,早回路就是智慧。譬如暴風雨的氣候下,還堅持要登山攻頂的人,就犯癡了。
頃讀韓國法頂禪師著 栁時華編 栁奇奇中譯的《山中花開》一書,玆引禪師語錄一則作結:
「遇到困難時,不要認為這就是生命的全部,也不可認為自己走錯了路,那只不過是這一生當中,需要跨越的一道関卡罷了。
生命的関卡不止一、兩道,未來還有更多的考驗在等待著我們。每跨越一道関卡,我們的精神年輪就增加了一輪,克服難關後,不只生理年齡增長了,精神年齡也會不斷增長。困難能開拓我們的眼界,讓我們漸趨成熟。」(頁55清貧的生活)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