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從「放心」說起】


萬法心生,佛法就是心法。孟子有「求其放心而已。」


孟子的「放心」是指放失的心。心如雞,跳出圍欄了就該找回來。以後的宋儒就把佛法引用到孟子來為「放心」註解,說「随時把心放到腔子裏。」


人之病在好為人師,常看得別人的毛病而求全責備,鮮少反躬自省。這和耶稣的話極相合,耶穌說:「汝只看到汝兄弟眼中有剌,不知道自己眼中有梁木。」可見儒、佛、耶都重修「心」。


五代僧契嵩和尚,遊方僧也。随身常携一布袋,凡化緣得來之物俱放入袋中,随机再布施於有緣者。人稱「布袋和尚」。体型福泰,笑容可掬,所到之處兒童追随嬉鬧,但行止飘忽,俗以為是「彌陀佛」之化身。


人問和尚:「什麼是佛法?」和尚不作言語___如當時是坐著,就站起來提起布袋走人;如是走著時,就放下布袋坐了下來。如此反復而已。


依契嵩和尚所示,佛法不外乎「提起」和「放下」。能提起又放得下來,人間萬事收發由心就能離苦得樂。釋迦牟尼說法49年說的就是這些。


人生有作為便生業,所以事來之際造業必不能避免。能「提起」可提起,必是机緣己俱熟。若力所不及,机缘未熟,「提起」、「放下」都難,此時逞強或故意都是愚癡___自討苦吃。所以佛法最反對造作,但珍惜随緣功德。


所謂:「随緣功德」就是無執著、分別、妄想諸相,能「提起」時,因机緣熟故得心應手,造功德於無形。机緣若未熟,也能「放下」随心,那必是福德深厚所致。許多人間事常能「提起」,但「放下」不能。所以一輩子辛勞所締造的「江山」反成了拖累,成為「苦集諦」的因緣。人若臨老還仔肩沈重,那不能放下的况味___苦呀!


從來人生麻煩都是自找的。若能早些覺悟讓生活過得簡單些是智慧的事。人當生活需求少時,生命就不必在忙迫中過,能雍容些。這是簡單的算式___用青春換黄金,再用黄金換老病殘年,等於是青春換老年,算起來很不平衡、不等值吧?


「少年不努力,老大徒傷悲!」人是要努力,但要努力什麽呢?好好想一想吧!莫錯用心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oselin0515 的頭像
    joselin0515

    隨想錄

    joselin0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