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【請善待農民和農地】



從這幾年看,「老農年金」的調整,都要遇到選舉的勝負関頭,朝野才會関心。可見動機都非真正関心到老農的死活,完全是一種政策賄選,朝野討價還價,一再阿諛老農,為的是争取到投下支持的一票!


老農一輩子辛苦備嚐,功在國家,是實話。只到選舉時才能聽到,心底覺得怪肉麻的,而選過後就又全忘了,這種如冰炭兩極的對待,很難消受!


現在的執政者像逼債似的,數說了許多「老農」的是非,像進行著清算鬪爭的話,從官僚的嘴巴吐出來了。什麼「農民每天平均工作一小時」啦!「許多是冒牌的假農民」啦!「『休耕補貼』使農民變懶,農地拋荒了。」等等;甚至許多財團能蒐購大量農地,領『休耕補貼』養地,再變更「農」地目為『建」地,發了橫財的!因此使農田和水利設施都被徹底地破壞了」的案例很多,竟也都怪罪農民不願意好好地守住農地。


以上所說的有些是事實,如果大家能夠真正深入農村,參与農民的工作。大多數的農家,特別是耕種兩、三分地的農夫,每天能在田裡工作一小時是真的,因為許多工作都花錢請人代工了。但種植蔬菜等短期作物的菜農們,可能就要從早忙到晚了。


種水稻除草用「草水」、除金寶螺用「殺螺安」等都可以先灑佈到插秧前的水田中,甚至堆肥和基肥也可随綠肥一起翻耕拌入田土中。所以在插秧後,只要追肥兩次或三次就可以了。使用機器施肥時,自己操作,半天就能完成一公頃地的施肥,很方便、均勻又快速。這些事在從前靠畜牛和人工作業的時代裡,都是磨難,會累死人畜的工作。現在完全可以靠耕耘機和動力机械去做,也可以請人代工,只要出得起工錢,專業代工的單位很多。只是種田都靠代工,盈餘就變得更少了。傳统的人畜耕作,農人賺的都是自家的工錢。何況農業是看天吃飯的活計,若老天爺賞臉,蝕本是經常會有的事___這是今昔都一樣的事實。


我現在種1.3公頃的水稻,一期作平均收益約10萬元(以濕谷烘乾商的收購價每台斤9. 1元計算)。而二期作常都虧損(近年風雨不調,病虫害和金寶螺防治花費又多)。所以平均一個月的收入才在一萬元左右。這就是耕種1.4公頃水稻的代價。比不上外勞,也比不上初進職場起薪的22K。因我還有農業外的收入,可以貼補。我種田有專業的水準,是我業餘的興趣。像有佃作三、四分地的農户,每期的成本帳結算下來,月平均收入不到2500元,竟也能活下來。讓我認知到:農民很能安貧、厚道又老實,平日也認真打零工,沒閒著!


以我為例:稻田1.3公頃,時價每分地在300400萬之間,1.3公頃至少可賣得四千萬到五千萬元,只多不少。若賣了,把這四、五千萬定存到银行去,應該年利息也有四、五十萬元的收入,至少是農作的4倍以上。而且一點也不辛苦,閒下來,還可以放心地遊山玩水了。


所以,常有土地掮客會來遊說:「阿伯,作農辛苦,反正也沒人會接棒,不如就賣了享福去吧!」這也是現在老農常會遭遇到的困境和誘惑。


對老農來說:務農是義務,是對農地的承諾,也是祖代傳承的基業。


人不吃五穀雜糧會死,天降水,地出糧,既為農民,就要種地出糧,這是責任,也是道義。往日蒙訓《增廣昔時賢文》就寫得明明白白的:「年年防饑,夜夜防盜」,這不就是祖宗家法嗎?


若因為不能滿足家計的需要,還要守著田地,就要凡事省著用,農閒時去打零工或擺擺攤子,掙些補貼。農家很苦,所以,普遍都不願勉強自己的兒孫種田了。默許兒孫逃農,離鄉背井,出外去謀生。而兩老則甘願留守家園,因此難免於日暮黄昏時,兩老悵望的眼神所溢出都是懐思,這應該是可以諒解的。


老農也都懂,随時有人在覬覦著農地,許多財團正如鷹隼般的盤旋在農地上空,用許多誘引的條件,勸說農人賣掉農地。若農人動心了,就像狡兔探頭出了洞口,便被鷹爪攫走了__財團自有許多的合法的和非法的手段來進行巧取豪奪。


對農人來說,以前農地要有農民身分者才能買賣並轉移登記的,這是一種對農地很疏漏的保護網,從近幾年來的非法兼併現象只增不減,並也都能就地合法化,可見這保護網的成效難看!


馬政府一向是站在財團的那一边,甚至連農業官僚都帶頭破壞農地的法令限制___拆掉買賣的保護網___以為既不能有效禁制,就乾脆開放給財團當獵場,還立法把這些兼併的行為合法化!


對財團而言,要養地的首選標的是農地,因農地多在市鎮近郊,接近人口密聚區。又因農產品一直利潤微薄,農家普遍窮苦,而務農既難發財,所以,想投資農地務農的人根本很少,就因此有意和財團競爭農地市場的人也極少,因此之故,很容易能用小利誘使農人出售農地。


當農地既入財團的手中了,便有許多方便法門,(若汝不懂,承辦官僚會教汝),可以輕易地變更「農」地目為「建」地。這是本微利鉅的買賣,也只有財團有適法的條件,因為圈地法令中就有「最小面積或以上」的限制,越大越好!


農地落入財團的手中,便注定了這片農地的死亡。


農人一旦出賣了農地,若後悔了,同樣的錢要在原農地的附近買地,因地都被財團炒高了,可能只夠買到原來的一半、或不到一半的農地了;若想買到和原來一樣大的面積的土地時,只能去買更偏遠的、水利條件和開發條件更差的土地了,則重新務農註是會更苦!


所以,農人一旦失去了農地,就走上不歸路。


垂老之年又無地可種時,售地所得又能支持多久呢?坐吃山會空,跟著人出入股市,三兩下錯下了注,便什麼都沒有了。


本來花錢很容易,但發財很困難。


農人的生財工具就是農地,若農地沒有了,就全沒有了。若又因錯誤的投資把錢花光了,走投無路時,妻離子散,自己也成了街友、遊民,結局不是凍死,就是餓死。


這些人到死必會後悔,若能守住農地,即使是一、兩分地的水稻,年收得濕谷兩、三千斤,晒乾了碾成白米,也夠一家人終年飽食還會有餘呢!人的成功一輩子可能只有一次機會,能捲土重來又成功了的例子並不多,歲月不待人丫!像這種「田僑仔」的起落,軌迹都相似。


試尋繹中國的歷朝的治亂史,関鍵都在農人和農地___


治世都是重農,讓農人安於耕作,則農家温飽,家家温飽,物阜民豐,物價也穩定;亂世都因重商,縱任財團貴戚兼併農地,逼得自耕農淪落為佃農或農奴,因不堪地主之橫剝暴削,求生為難時,社會就亂了。


社會亂了,就沒有神靈了。國家像叢林,是豺狼虎豹橫行的天地,常會有三、五百年的亂世延續,非到同歸於盡不能罷休,才能再重新來過。


曾幾何時,才六十幾年從窮乏走上繁榮的台灣。竟也步入財團貴戚(國民黨人)變成豺狼虎豹縱橫的叢林世界了。政府的眼中只有財團和軍公教的鉄票部隊,沒有農人和工人___政商和特權階級是刀俎,工農群眾是被恣意宰割的魚肉!


民主國家的台灣竟也會偏離了公道正義,也患了獨裁專制的封建大病,這是舉世少見的!


「假農民」很多固是事實,這些人是退休了的,經人媒介__地政士或土地掮客___就出資購買持分農地,每人面積在一分以上,再憑之參与「農保」,就是「農民」了,因此就可以申領「老農年金」。這些土地常座落在偏荒僻野中,有地藉圖等資料,但想按圖索路前往,則很難!許多「假農民」甚至終身不知道自己持分的農地在哪裏呢!


最夭寿的是:許多財團借用許多農人的名義去蒐購農地,彼此之間設定假借權和契約書,就可以養地兼炒地皮,又有「休耕補貼」的收入。這很可惡!


最可議的是:馬政府兩年來又大開方便之門,解除購買農地的身分資格。並解除「農地農用」等限定使用的「緊箍咒」,讓財團可以借「開發」的理由辦理「區段徵收農地」,甚至規定達某種大面積時,於區段內的少數「釘子户」也可以合法地強制排除。


「炒地皮」是絕對厚利又不必太費心經營的事業,有這樣的好事業出現在台灣,中國的「温州幫」都趕來炒房了。這也使去中國發了財的財團也心動想回頭了!政府趕快為他們立新法清除了過去的法律路障,所以紛紛以回台投資設廠的理由,進行大量兼併農地,苗栗大埔農地的事件就是。現在像郭台銘也在算計了__設廠是假,養地和炒地皮才是真!


炒地皮必會使農地和房價走向泡沬化,對社會的食、住都是即時的禍端,是秕政!一旦做了,想回頭就很難。何况,還都是出於馬政府的蓄意呢!


農人像土地,任人踐踏,無視之如空氣之存在,但若沒有農人就有飢餓之虞。


台灣人不要以為有的是「外滙存底」,島內若沒有了農地,不能生產糧食了,也用不著怕,有外滙就随時可以從國外進口。千萬不要如是想,因為普世的糧荒早已在叩門了,联合國早傳出了警報:每天都有近兩億人口在饑餓之中!到時可能一斤黄金也買不到一斤白米,這種事實在《中國饑荒史》上案例不少。


當下地球的氣候異常也還在進行中,不是旱,就是澇,非洲在鬧飛蝗。人口也還在增加,並且老化。地表因過度開發,沙漠還在擴大,土石流也變多了。大氣污染更嚴重了,解決之道雖有些共識,但各國執行淨化的決心都陽奉陰違,心口不一。富國還是炫富而驕人,浪費而恣欲;窮國若不甘心認賠出局時,就只能「与汝偕亡」,處處用恐怖報復。若這樣傳染下去,就沒完沒了___這些現象都不是吉兆!


台灣有人有許多農地都拋荒沒人耕,但有「休耕補貼」可領;有老農為生活所逼,賣了農地,因此沒農地可耕作,所以連「老農年金」資格都要被褫奪了。許多老農的面前只有一條死路了。


活化農村,不應該是鼓勵財團在農地上建住宅、蓋工廠。若把農地價格炒高了,蓋在農地上的住宅也不會便宜多少。農工人口若還是窮,住宅還是他們買不起的奢侈品。沒人要買,富人即使買多了,因難轉手獲利,也會縮手的。


只是每個人都要記住,農地有生產糧食之用,人若沒房子住時,將就點,搭个棚寮也可以擋風避雨了。但若農地被埋下磚塊、灌上水泥之後,到沒糧可吃時,是不能坼下來當飯吃或饅頭啃的!除非那人已經練就了「鐵胃」的特異功能。若也沒有鐵胃,人只要餓个十幾天還是會死翹翹的。


謹此奉献擁有大農地的財團,要善待農地,並在農業上做積極正面的使用,何況擁有財力和人才也是進行新一代的「綠色革命」所必要的好條件,這之中有大功德,也是種福田。


也呼籲政府:請用真心善待農人和農地吧!



《追記》


年過後,因「果菜拍賣市場」休市的関係,造成果菜的積壓,銷化不去,品質普遍不佳,產地售價都是個位數的價碼,菜農只能忍痛報廢,翻耕拌土做肥料,此情此景哪个農民心頭不淌血的!我看了也流淚。


「菜金菜土」的現象幾十年都改變不過來,這是農政官僚的瞞頇,既無良心,也不用頭腦,和他們的長官都一樣是Bumbler,一樣的尸位素餐!都像是寄生在農民身上的蜱、虱!


謹按:


(1)農產品都有產期,只要調查和統計正確,随時都可以掌握產量的___「未卜先知」不難,即使有出入,也不會很大。而市場的大、小月,早從久遠以來經驗都能預估的。如能在中央的農政單位中,藉用電腦建立農情彙報中心,再賦与地方農會和農事代表,每周要調查並向級報的責任,則中央農政單位必能在產銷上暸如指掌,随時保持掌控中。


2)若預知過剩時,就可以徵調民間相関產業如加工廠、外銷商等,出面協助收購,像蔬菜可以冷藏、醃漬或脫水處理,、、、方法很多。瓜果也可製罐、打汁或醃漬、、、等等也一樣方法很多。農產品加工業本身就是很有前途的事業。加工業者可以以保證成本的價格向農民收購,政府再從其實際收購量中再酌于補貼業者,動支不會很大。必使加工業有最少的利潤可圖,而農人成本可保。但到青黄不接時,再釋出,也有平衡物價的意義。兩全其美,也是德政。這補貼若拿來和18%的不勞而獲比,是九牛之一毛。官僚們只要有心,都困難!「公門好修行」就要這樣修!


3)現在的農會都把業務重心放在金融上,或開超市,這都是不務正業。賣肥料或農藥也是大材小用。應該回到從前那樣,随時貼近農民,休戚相共才是。若能在農產情報上、農業經營技術的推廣上和產銷市場上多用力,農民都會樂于配合的,所謂作農民之師、親,或當農民的兄弟。這是農會該走的正道。

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oselin0515 的頭像
    joselin0515

    隨想錄

    joselin05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